官网欢迎访问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高层管理教育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高层管理教育 招生咨询
招生咨询招生咨询

18123857581



行业资讯About Us

咨询热线

18123857581

行业资讯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行业资讯

新发展格局将会为企业带来怎样的机遇?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而新冠疫情更是给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国际合作带来了不确定性。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进入了“十四五”时期,迈入新的发展阶段,并且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推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新发展格局将会为企业带来怎样的机遇?企业又将在新发展格局当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就相关问题,中国网《中国访谈》栏目特别邀请到北京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副主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张志学进行解读。




01

国内市场空间在哪里


记者:我国为什么提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张志学:这次所提出的双循环,是我国在发展过程当中再次做出的重大战略调整,显示出我国坚持发展当中的长期主义的理念,也显示出了战略定力和战略调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的是出口加工贸易型的发展道路,是一种大进大出,两头在外的发展模式。这对我们发展自己的能力和防范外部的风险是不利的。因而现在基于我们国家已拥有的庞大内需市场做出一些调整是很有必要的。


那么国内市场发展空间在哪里呢?一是城乡二元化导致当前城乡差距还很大;二是我国东西省份、南北地区的差距也很大;三是服务业在GDP当中占比还较低。解决好这些问题,在未来十几年就可以释放出巨大的需求。


举例来说,春节黄金周结束的当天晚上,商务部发布数据显示,2月11日至17日,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8210亿元,比去年春节黄金周增长28.7%。当然,这并不出人意料,因为2020年春节还处于疫情爆发阶段,但是仔细对比,会发现相比2019年春节黄金周,仍然增加了4.9%,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反映了中国的内需市场的勃勃生机。单就大家关心的电影市场来说,牛年春节档单日票房达到17.37亿元,刷新全球单一市场单日票房纪录。足见中国已经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市场。而且未来在解决上面所提到的那些问题过程中,由消费发展构成的市场会焕发出无限的潜力。再加之,党和政府在不断推动改革开放,这也就意味着原有的外部市场,我们还要继续去探索和参与。


所以说,庞大的国内市场构成了内循环,外部的市场构成外循环,最终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我想这就是当前党中央提出双循环战略背后的原因。它会给中国在未来十几年的发展提供一个非常广阔的前景,对中国的广大企业来说将会是一个新的黄金时代。



02

三类人群的需求决定了企业的未来


记者:企业在新发展格局当中扮演一个怎样的角色?新发展格局又会为企业带来什么样的机遇呢?


张志学:国家战略的实施以及国民经济的增长,最终是要落实到企业。构建国内国际相互促进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意味着未来在相当长时间内,中国企业面对的还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市场,尤其是规模庞大的内需市场,内需市场的规模决定了广大企业可以从事研发,可以提升产品的品质,可以构建自己品牌,因为庞大的市场为企业提供了这样的机会。


面对一个庞大的市场,企业应当想办法满足各类人群的需求。具体来讲,我们国家有14亿人口,这其中约有3亿高收入或较高收入的人群,他们的生活水准以及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是和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主流消费者差不多的。以往,他们的需求是由国际大品牌所提供的产品、服务等来满足。未来,中国的企业在面对国内大市场时,应找准这批高收入消费者的需求及偏好。这也将会带动一批中国企业发展。


第二个人群叫做中等收入人群,约有4亿人,这当中还包括从1995-2009年出生的人,即所谓“Z世代(成长于互联网环境下的一代人)”。Z世代总共有2亿人,其中大概1.5亿人的消费能力是非常强的。所以我说这约4亿中等收入群体,特别是Z世代,他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很强烈的,他们的消费可以说是很个性化的,也偏感性,对于服务需求很高。


近年来,许多中国企业正是满足了这一批新兴消费者的需求,最后就发展起来了。从奶茶、泛餐饮、口红、美妆到服装领域,有很多中国的品牌崛起。为什么呢?正是因为瞄准了这批消费者的需求。国潮品牌的兴起也增加了中国广大消费者,对于国产品牌的认同和信心。


第三个人群叫做低收入群体,约有6亿人。这些人绝大部分刚刚脱贫,希望和中等收入人群一样,过上美好的生活,但是他们的支付能力没有高收入人群以及中等收入人群那么强,这就要求我们的企业能够为他们生产物美价廉的产品。有的企业正是因为盯住这批数量庞大而且收入增长最快、但过去通常被忽视的消费者群体,取得了商业上的成功。比如说现在大家都知道的OPPO、VIVO,当其他的手机品牌都聚焦中国一二线城市的消费者时,他们就将实体店下沉到中国三到六线城市。再举个例子,大家知道拼多多现在市值也很高,但它也是从满足中国三到六线城市消费者需求开始的。


此外,过去这些年,我们在制造业领域积累了许多经验,形成了非常完整和完善的供应链。另外,我国电商的发展得也很迅速。这个过程当中,我们的电子支付、物流及其形成的大数据,又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和完善的线上线下融合体系。


十几年之后,回过头来看,会发现现在正是中国企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将会有很多令人骄傲的、伟大的,产生于中国的品牌诞生在我们这个时代。


03

给小微企业的几点建议


记者:小微企业如何把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带来的机遇,走出困境重获新生?


张志学:小微企业在中国经济发展当中非常重要,对于民生建设,对于满足人民生活的需求,对于稳定就业等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小微企业的资源比较匮乏,管理体系较薄弱,人才缺乏等原因使得哪怕在正常情况下,它的抗风险的能力都是比较低的。一旦爆发了疫情这样的突发事件,首当其冲的就是小微企业,在过去一年,许多小微企业经营遇到困难。但是,从另外一面来看,由于它的规模小,它的负担其实比较轻,船小好调头。


关于未来,我想给小微企业提如下建议:


首先,一定要勤勉。小微企业当初之所以能建立起来,一定是填补那些大企业甚至中型企业都无法满足,甚至看不上的市场需求,或者很独特的需求。它们虽然规模不大,但可以满足区域性的,或者是更小范围内的消费者的需求。但小微企业没有太多的技术积累,也没太多独特的东西,在这种情况下,入行门槛较低,可模仿性较强。如果新进入的企业可以更好满足那些客户的需求,原来企业的生存就遇到了挑战。所以,我强调的勤勉是指小微企业一定要和所服务的客户保持良好的关系,能够敏锐地发觉其需求的变化,满足客户的需求。


其次,要尽可能做到警觉。企业永远会遇到问题的。我们一定要放弃过去的思维,要居安思危,要时刻思考:如果有一天像2020年新冠疫情这样的危机发生了,企业经营几乎陷入停滞了,应该怎么办?通过居安思危倒逼我们日常经营的方方面面不断改进。我们看到在疫情发生之后,有些小企业能和供应链的上下左右的企业联合起来,来抗击疫情所带来的冲击,这些企业就好过一些。所以说小微企业应还该拓宽视野,时刻注意外部环境变化,尤其是与自身企业密切相关的这些产业链、生态圈上出现的新特征及其变化。


然后,要保持敏捷。因为小微企业和大企业、中型企业相比,组织架构简单。所以在经营过程当中,要更加敏捷,包括能够敏锐地发现新的市场需求,敏感地察觉客户的偏好,精准地抓住他们的偏好。此外,企业组织内部所有环节的设计,都要围绕以最快速度让客户需求得以满足为标准和原则。


最后,要具备韧性。所谓“韧性”是指,当面临危机甚至灾难的时候,人、企业乃至社会,能不能活下来,而且不久之后再恢复。小微企业提升韧性就要做到“内粘外联”。内粘是指组织或者企业内部的这些员工要有同舟共济的精神,同心同德,劲往一处使,充分沟通,目的是满足客户和市场的需求,这叫内粘。外联是指小微企业一定和你的上游供应商、下游客户等,形成一个生态,要和他们保持密切的联系。通过这种内粘外联,来增加小微企业的韧性。


04

跨国企业如何抓住机遇


记者:对于海外战略受阻的跨国企业,如何在新发展格局中获得利好?


张志学:改革开放以后,很多中国企业立足本土市场来满足中国居民的需求,并且不断地发展壮大。从1990年代以来,尤其是中国加入了WTO之后,许多国际巨头进入了中国市场,本土企业和国际巨头开始了在本土市场上的较量。在加入WTO之初,很多人都担心本土企业可能不堪一击,全军覆没。但是这些企业最终凭借它对中国客户、中国市场的了解,锐意进取,不断地提高产品的质量,最终抵御住了国际巨头在本土市场对它的造成的冲击。更难得的是相当一批企业不断地壮大,并且在2000年之后,响应党中央的号召,率先走出去。走出去当然是非常困难的,有不少企业失败了,但是有相当一批大型企业走出去了,进入到了全球市场,开始是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后来有些慢慢进入到发达国家的市场,这就构成了如今我们的跨国企业。整体来讲,这些企业运营状况不错,但是最近这几年,由于国际地缘政治、国际格局的变化,当中部分企业的海外经营遇到了困难。


对于这些大型企业,我有几点建议:


第一,要改变观念。立即跟随党中央的部署调整战略,瞄准庞大的国内市场。这几年由于某些国家看到中国在高速发展,中国的企业不断地崛起,冲击到他们的地位,因此采取了防守的心态和措施。但历史表明,人类的进步和发展一定是要通过不同国家、地域之间的经贸、科技、文化交流才得以繁荣昌盛的。只要企业对中国的市场充满信心,认真研究中国的市场,不断地开拓和发展,再过几年就会取得不错的成果。同时,别人越来越保守,越来越防御;我们越来越开放,越来越进取。我预计,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如果我们发展得很好,就会让某些国家意识到还是要尊重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要加强至少是恢复文化交流、科技交流、经贸交流。


第二,要精准定位。在世界经贸秩序甚至政治秩序还没有彻底恢复到原有状态的时候,应该潜心中国市场,深耕中国市场,了解客户需求,投入到研发当中去,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特别是针对刚才我所分析的三类人群,对于3亿高收入和较高收入的人群,他们的需求过去靠国际巨头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现在可以精准地研究他们的需求,开发出相应的产品,满足这批消费者的需求。还有的企业可以针对4亿的中产消费者,以及收入增长最快的6亿中低层收入群体,开发出满足他们需求、他们喜欢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一些物美价廉的产品。所以我认为只要企业精准定位,就一定能够发展起来。


第三,要抓住机遇。世界正迎来新一轮的科技革命,或者说工业革命。对于大型企业来讲,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一定要充分理解政策,研究国内的情况,抓住这个机遇。我要特别提出来的是,面对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大型企业一定要把握数字化,以及万物互联的时代的机遇。因为我国有若干的传统产业,如果大型企业基于他们对产业、工业、研发、流程以及互联网规则的理解,将这些技术广泛应用于中国的各行各业,尤其是制造业,对制造业进行改造,会大大地提升传统产业的生产效率,对国家来讲则是提高了全要素生产率。企业如果加入这些业务,会发现收获是非常丰厚的。所以对于大型企业来讲,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05

国企应坚持“二元目标”


记者:国有企业在新发展格局当中,能够获得什么样的机会?


张志学:在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当中,国有企业是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也是顶梁柱。国有企业在过去这些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我们可以看到在民生工程建设,国家的大项目建设,对于国家税收的贡献,以及一些尖端科技的突破等方面,国有企业在过去这些年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它担负着实施国家战略的使命,也是国民经济命脉以及国计民生等方面重要的承担者,所以说国有企业非常重要。


国有企业在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要利用自己已有的资源和能力,去充当国家经济建设的主力军,去推动民生的发展。此外,国有企业在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以及当前国际地缘政治新格局下,要发挥首创精神,要提升自己的创造力和创新力。国有企业在人才、资源、产业、平台等方面都具有巨大的优势,因此,它如果能够将这些资源和优势转化成创造力和创新力,那对于当前的中国增强科技创新、保障国家安全等方面都能够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所以,无论是在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还是新的国际局势下,国有企业应当坚持发展的二元目标,或者目标的二元性。


一是利用已有的资源和能力,去满足中国国民经济建设以及国计民生当中的一些重大需求,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要想做到这点,可利用党中央提出的混合所有制,来激活、改良和升级运营模式。同时,由于国企在国计民生的一些重要领域,包括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当中是领头羊,所以要带动下游的中小企业、新企业,来形成一个良好的、健康发展的企业群。


二是加强研发创新,进一步利用国企的人才优势、技术积累、广阔的平台,真正做到技术创新。国有企业应该大胆地进行试验、测试,真正通过新的技术、研发来为国家提供支撑。过去相当多的一些大国重器级别的大项目都是由国有企业完成的,比如说从高铁到特高压,到四代战机,到航空母舰,以及最近的核能技术、超级计算机等,展现了国有企业的强大实力。因此,要向这些优秀而且立志创新的国有企业去学习,通过技术创新,攻克“卡脖子”技术,掌握关键技术,来为国家建设以及国家的战略安全提供技术保障。所以说国有企业在新发展格局下,其实是大有可为的,可以为其他类型的企业做一个很好的榜样和引领。


06

如何与年轻员工共处


记者: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如何应对年轻员工离职率较高、人才流动频率较快的情况呢?


张志学:新时代的年轻人都是在互联网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思想非常开放,思维也很灵活。以前的人往往是“干一行,爱一行”,现在的年轻人却秉持着“爱一行,干一行”的观念。


有句古语“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将这句话改一下,来描述我们应该怎么去面对新一代员工——“人有近忧必无远虑”。年轻的员工到了工作岗位当中,如果不是太喜欢,又跟周围的同事、领导相处得不那么融洽,面对客户的时候也出现磕磕绊绊的问题,再加上收入也不太高,可能还有买房子的压力等,这些都构成了员工的近忧。人有近忧必无远虑,所有这些“近忧”加在一起,他怎么可能在这个岗位上或者在这个单位有长远的打算,好好改进业务水平,和同事之间好好地合作呢?不可能,所以人有近忧必无远虑。


怎么解决呢?今天,企业各个层级的管理者,都应当将自己当做一个人才官,目的是找到合适的人才,并且让这些合适的人才能够比较长时间地留在自己的公司,让他的工作越做越好。所谓的人才官就必须遵循人力资源管理的“选、育、留、用”原则。选择合适的人才,进公司以后进行培训,然后给他做事业的平台,让他好好工作,最后通过很好的物质和精神激励留住他,这就是所谓的人力资源当中的“选、育、用、留”。


以大型企业华为为例,华为坚持以公司价值观来选人,为新员工提供系统的培训,还给新员工施展才华的平台,并用高薪来留住人才,所以发展得很不错。对于小微企业而言,不要只盯着985、211高校的毕业生,中国的二类甚至三类大学,优秀人才的比例可能没有985、211高,但是每一所学校都有非常不错的学生,可以通过班主任、辅导员去了解与公司业务有关的专业当中,哪些学生比较靠谱,比较有发展前途等等。所以,不同的企业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自己的人才战略。


张志学,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组织与战略管理教授、行为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光华管理学院管理创新交叉学科平台召集人、北京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副主任。在香港大学获得社会心理学博士,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讲师,香港理工大学研究员,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管理学院访问学者,美国伊里诺依大学Freeman访问学者和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访问教授。200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现任国际学术组织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Chinese Management Research(中国管理研究国际学会)当选主席、2021年学会主席。研究领域包括企业领导与文化、谈判与冲突处理、团队过程等。


发布时间:2021-03-24 点击量:200 次

复制添加微信号:18123857581  了解更多学校招生情况


网站首页 教学项目 课程中心 新闻中心 教授研究 学员专题 网上报名 联系我们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高层管理教育

学校地址:深圳市南山区西丽深圳大学城北大校区
通用网址:www.pkuszceo.com

招生热线:18123857581 罗老师
咨询QQ :472689581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高层管理教育

扫一扫加QQ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高层管理教育

扫一扫加微信

Copyright © 2018-2022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高层管理教育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0988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