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网欢迎访问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高层管理教育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高层管理教育 招生咨询
招生咨询招生咨询

18123857581



行业资讯About Us

咨询热线

18123857581

行业资讯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行业资讯

中国经济第一方阵,透露出哪些大趋势?

新冠肺炎的爆发给国内外经济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双循环”概念在我国首次提出,并加速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与之相比,中国城市的“卡位战”已悄然展开,这些战略布局已初见成效。最近,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20年十大最具GDP城市。

排名前十的城市依次是:上海,北京,深圳,广州,重庆,苏州,成都,杭州,武汉,南京。在这些城市中,广州胜过重庆,位居第四;苏州是最牛的地级市,第一次突破2万亿元大关,位居第六;杭州超过武汉,位居第八;杭州超过武汉,位居第八;南京在改革开放以来首次进入前十。

图片

既然说“行为是文化的载体”“今天的文化是明天的生产力”,所以每个城市的生产力和经济发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各城市在长期的文化积淀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优势和竞争力,也推动了各地经济形态、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所以,城市之间的比拼,其实一直都在。

什么是中国城市经济发展的趋势?城市定位、布局正在发生哪些变化?身为经营者,应该如何按照城市定位来创业?

1


上海:“带头大哥”后劲十足

到2020年,上海在国内生产总值的前十名中稳居第一。

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上海历来如此。2015年,作为国内最大的城市和第一批沿海开放城市,上海GDP在中国城市中排名第一,在亚洲城市中排名第二,仅次于日本东京,成为世界一线城市。

一是地理位置优越;二是经济实力雄厚;三是上海金融机构规模较大。因而它成为我国最大的中外资金融机构聚集地,并形成了多元化的国际金融机构体系。

根据《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40年)纲要》概要:上海将在2040年前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文化大都市。

近年来,上海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继续保持了较高水平。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在上海港位居世界第一,拥有中国大陆第一个自贸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上海市和安徽、江苏、浙江等地共同组成的一个城市群,是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

前不久,《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发布,其中第五部分“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加快释放发展新动能”,为上海接下来的产业发展划定了路线图。例如,发挥三大主导产业的作用。集中力量发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三大主导产业,以国家战略为引领,推进创新链、产业链的一体化布局,形成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车、高端装备、新材料、现代消费品等六大重点产业集群。202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将达到20%左右。

与此同时,要通过规划一批面向未来的先导产业,如第六代通讯、下一代光子器件、脑-机器融合、氢能、干细胞和再生医学、合成生物学、新海洋经济等,加强科技攻关和超前谋划,为未来产业发展奠定基础。

根据芯思想研究院2020年“中国大陆城市集成电路竞争力排行榜”,上海名列榜首,长三角地区位列前十位。而且上海还在着力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可控能力,正在大力发展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长引擎。

图片

2


北京:主攻“高精尖”

国家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四大中心的核心功能得到强化和巩固。

经过5年的首钢搬迁,北京的高污染、重工业企业开始向外转移。此外,北京还加强了优势产业,如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医疗保健、智能设备、节能环保、软件与信息服务、新能源智能汽车、新材料、人工智能与科技服务等十大新兴产业。与此同时,金融、服务、零售、文化创意等产业也将得到更大的发展。

特别是,目前文化创意产业也逐渐成为北京的重要支柱产业,成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受此次疫情的影响,北京市规模以上文化产业2010年1-11月实现营业收入12334.5亿元,比上年增长2.3%,具有较强的抗冲击风险能力。

与此同时,北京还在多年前率先提出了发展“高精尖”产业的构想,即要发展研发投入大、产出效率高、技术水平高、增长快的产业。高精尖产业与传统产业比重由五年前的4:6变为6:4。

可以说,许多企业已经成为北京产业创新的新名片。服务行业方面,滴滴、美团、神州数码、360、亚信等代表企业名列前茅;集成电路行业方面,威讯联合、中芯国际、北方华创、兆易创新、华大电子等代表企业名列前茅;节能环保行业方面,精雕科技、安川首钢、金风科技、旷视科技、三一重工等代表企业名列前茅;节能环保行业方面,北控水务、首创股份、雪迪龙、桑德环境等代表企业名列前茅;人工智能行业方面,face++(旷视科技)、地平线机器人、小米、搜狗、百度等代表企业名列前茅。

此外,北京将在2021年重点推进10多个高科技大项目,其中包括奔驰新能源汽车、百度深度学习平台、中芯国际14纳米生产线、小米智能终端芯片、桑顿新能源电池等十多个高科技大项目。

所以,人才、知识产权保护、金融支持、创新环境等因素都是推动北京产业布局持续发展的关键。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到2020年,北京将实现高精尖制造业产值9690亿元,服务业产值30130亿元。

图片

3


广州+深圳:“链”上生存、环环相扣

为什么广东有两个城市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名列第三,第四呢?

北京、上海收紧了户籍政策,广州、深圳却大力吸引人才,这是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与此同时,得天独厚的地理和自然环境,国际级大企业的聚集,丰富的教育资源,无疑成为广州和深圳最具吸引力的地方。此外,被誉为“中国硅谷”的深圳,不仅有华为、腾讯等国际知名企业,更聚集了整个产业链的相关企业,可谓是一艘巨大的“制造航母”。

广东产业结构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产业链”。行业内人士表示:广东制造业分工细化到一个小的生产环节,甚至有小到标签、配件都有专业公司,每个环节的产品至少有几十个企业都具备相同的生产条件,这样环环相扣,形成了广东特有的优势,成就了世界级的“灯具城”“家具城”“陶瓷城”等等,“世界工厂”“制造名城”这些名号可不是吹的。

2020年以来,广东着力加快重大产业项目建设,通过优化完善区域产业布局,高质量地加快构建“一核一带一区”的区域发展格局。

目前,珠三角核心区以“创新驱动,示范带动”,不断壮大新动能,形成新优势;沿海经济带以“陆海统筹,港产联动”,强化现代产业支撑;北部生态区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力打造生态经济发展新标杆。

近几年,广东相继建成了多个临港产业重点项目。以珠三角为核心,创新和高端产业逐渐成为主导产业。例如:东莞中国散裂中子源项目,惠州中科院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江门中微子实验站等重大创新载体,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广汽丰田新能源车产能扩建项目,二期计划实现年产值超500亿元,带动上下游产业超千亿元;埃克森美孚公司的广东惠州乙烯项目,以及中海壳牌惠州三期乙烯项目相继开工,“重型”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世界级临港产业加速崛起。

此外,广东东翼地区还大力发展能源、石化、临港工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电子信息、玩具、陶瓷、精细化工、纺织服装等优势产业的发展;西翼地区重点发展临港钢铁、石化、装备制造、新能源及物流产业,构建沿海重化工业产业带。

图片

目前,湛江钢铁、中科炼化、巴斯夫三个总投资逾2000亿元的大项目已开工建设或投产;茂名加快发展烷烃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打造世界级绿色化工及氢能源产业园;阳江打造世界级风电产业基地;汕头正在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将传统优势产业如纺织服装、玩具等打造成千亿元级产业集群;在北部湾生态区,绿色低碳产业成为新的主流。

广东,将撬动多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4


重庆+成都:“智造重镇”+成渝双城经济圈效应

由于重庆工业基础雄厚,智能化改造需求巨大,因此引来了众多工业互联网企业布局。

根据重庆市经信委的数据,2019年重庆将推进1280个智能化改造项目,115个数字化车间,25个智能化工厂的建设,这些示范项目的建设使生产效率平均提高68.7%,产品次品率平均降低38.6%,运营成本平均降低20.8%。

重庆在大力推进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的同时,也瞄准智能产业“核心网芯”全链发力,形成以万国半导体、紫光等为代表的集成电路产业集群,以京东方、金渝惠科等为代表的新型显示产业集群,以及以奥斯特、超硅半导体等为代表的高端电子材料产业集群……2019年,重庆智能产业销售收入增长14%,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2020年,为进一步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智能产业,重庆拟实施智能改造项目1250个,新建数字化车间100个,智能工厂10个;重点培育10家在国内具有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新培育300家工业企业“上云”、3000家中小企业“上云”;继续围绕“芯屏核网”补链做大做强智能产业。

而且重庆的大发展,无疑也要肯定它的队友成都的“助攻”。

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2020年1月,正式提出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构想。在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京津冀三大增长极之后,中国西部正式启动了新的建设力量。

在《成都十四五规划建议》中,“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被委以重任。

这些都是成都东部新区规划的亮点。

首先,预计将有一批航空制造企业进驻。以智能制造产业如航空制造、智慧能源为重点,构建高品质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

其次,对标雄安新区,打造企业总部。围绕总部经济、临空物流、全球供应链等新兴服务业,以产城融合为导向,高质量打造产业功能区。

第三,大力发展新经济产业。在这些企业中,唯品会等企业成为行业“先锋”,南格尔生物科技通过自主研发研制了智能血浆采集机等。鼓励国内外知名大学、科研机构、龙头企业在成都市建立特色专业学院、联合实验室、技术转移中心和科技创新智库,促进创新型、高成长性高科技、新兴经济企业在东部新区的发展。

另外,在创新产业方面,成都被誉为“游戏之都”,被誉为“手游之都”。就大学生就业而言,成都同样受到热捧。

图片
图源:四川日报

财经评论员叶檀曾将渝和重庆的风格差异概括为“成都软,重庆硬”。成都在财富、文化、教育、创新等方面,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发展明显领先。作为全球资源连接中国西部的节点城市,重庆的优势体现在贸易数据上,同时由于资源的优势,直辖市“政策大礼包”也得到了更多的资源配置;毫无疑问,成都是西南经济文化重镇,当两个城市能够真正实现优势互补时,竞争力就绝对是1+1大于2的效果。

5


苏州+杭州+南京:一个好汉“三个帮”

苏州、杭州和南京三城之间,发展水平相当。而且这次南京首次进入十强,足见其带动整个区域的能力。

首先,不得不说的“第一个地级市”苏州,这次GDP排名第六,成绩相当亮眼。

自2020年以来,苏州市将重点放在创新和转型上,持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苏州统计局数据显示:先进制造业比重进一步提高,1-11月,全市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纳米技术、人工智能四大先导产业实现产值6639.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8%,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提高0.6个百分点;新兴制造业产值16277.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53.5%。

在《苏州十四五规划建议》中,要把苏州建设成为“十四五”期间上海国际综合交通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更好地发挥上海的溢出带动作用,全面推进沪苏同城化发展。

苏州、杭州和南京,发展水平相当,有许多可比较之处。

杭州市是浙江省的省会,经济发达,不仅是长三角经济带的重要城市,自古就有“鱼米之乡,丝丝入扣”之称,也是国家新一线城市之一,阿里巴巴、娃哈哈、吉利等知名企业都在杭州落户。尤其是被誉为“电商之都”,相关产业链也十分发达,这与下辖县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密不可分,如桐卢,被称为“快递之乡”。

近年来,杭州也加快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引进。

图片

首先,大力发展航空业,创造产业生态。

随着新冠型肺炎在全球蔓延,国际航空市场也受到了严重打击。但是,中国航空业已经率先复苏,据波音公司预测,未来中国民航客机的交货量将达到8600架,在未来全球客机交货量中,中国市场将占20%。并且杭州航空产业和市场的发展空间,让世界目瞪口呆。

航空工业被称为制造业的“皇冠”,未来十年,是中国航空产业集群升级发展的黄金时期。近几年来,杭州市相继支持了中法航空大学、华瑞航空等百亿级项目的成功落地。与此同时,投入巨资规划建设航空四大基础设施平台。

其次,集成电路龙头企业看好杭州。以高质量发展为重点,做大做强杭州集成电路产业,打造千亿级集成电路产业集群,是杭州政府的重大决策。

再次,千亿产业集群发力“芯智造”。杭州研发的诸如平头哥、士兰微、华澜微、硅力杰、博雅宏图等处理器及IP核、存储芯片、通讯芯片、人工智能芯片和生物芯片等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作为六朝古都,南京在2020年首次进入全国GDP排行榜,足见南京建立的“4+4+1”主导产业发展体系,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我们称之为"4+4+1",即:建设新型电子信息、绿色智能汽车、高端智能设备、先进的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材料等四大主导产业,打造现代服务业,如软件和信息服务、金融科技服务、文旅健康、现代物流、高端商务和商贸等四大主导产业,加快培育一批未来产业。

2020年7月,南京出台了《南京市推进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在“4+4+1”主导产业体系的基础上,重点发展软件及信息服务、新能源汽车、新医药及生命健康、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智能电网、轨道交通、智能制造装备等八大产业,全面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力争到2025年形成在全国有影响的八大产业链。

6


武汉:“轴向拓展、组团推进”

今后,武汉将重点建设国家五大产业基地,大力发展集成电路、光电信息、汽车、大健康、数字化、航空航天、智能制造、新能源和新材料等八大高新技术产业,总营收超过1.7万亿元。

其中,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武汉,是中国光谷在“千亿产业”发展思路下建设的第二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形成了以武汉为中心,以湖北为中心,辐射湖北其他八个地级市的产业空间格局。

他们提出了“两江三镇”,指主城,汉口、武昌、汉阳三镇既深度融合,又均衡发展;以及“六轴六楔”,指以主城为核心,放射出的六大轴线串联起六大组群式新城,避免城市“摊大饼”式的发展。

有专家表示,武汉总结了大巴黎、莫斯科、大芝加哥等地区采取的“轴向拓展、组团推进”模式,对城市发展、产业定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发布时间:2021-02-27 点击量:83 次

复制添加微信号:18123857581  了解更多学校招生情况


网站首页 教学项目 课程中心 新闻中心 教授研究 学员专题 网上报名 联系我们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高层管理教育

学校地址:深圳市南山区西丽深圳大学城北大校区
通用网址:www.pkuszceo.com

招生热线:18123857581 罗老师
咨询QQ :472689581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高层管理教育

扫一扫加QQ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高层管理教育

扫一扫加微信

Copyright © 2018-2022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高层管理教育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0988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