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网欢迎访问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高层管理教育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高层管理教育 招生咨询
招生咨询招生咨询

18123857581



行业资讯About Us

咨询热线

18123857581

行业资讯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行业资讯

2020优博作者:我的心路历程与心得体会

为了帮助准备或正在进行学位论文研究和写作的同学们解锁优博“创作秘籍”,研究生院官微开设“优博优享”,精选部分2020优博作者的研究和写作经验以飨读者。愿其成为你论文写作漫漫长路的点点星光,给你带来些许灵感与光亮。

有请本期分享人

公共卫生学院 郑启文


作为一名2006年本科入学、2013年硕士毕业、在北大系统内工作4年之后又回到母校攻读博士学位的学姐,能够在此向师弟师妹们说说这些年我的心路历程、分享科研路上的心得体会,我倍感荣幸。提笔前经过反复斟酌,我将自己的亲身经历总结成了十八个字讲给大家听:高筑墙,广积粮;巧思考,多动笔;善沟通,寻合作。

1

高筑墙,广积粮—广泛阅读本专业相关文献

大家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热点又是指路的明灯,所以我们需要在平时寻找科研兴趣、追随科研热点,而以下几项工作则正是找到兴趣和热点的捷径:参加学术会议交流,阅读高水平文献,以及聆听大咖讲座。作为博士生,会议与讲座并不是每日都有,但来自相关领域的高水平文献却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因此,在研究生阶段,我们要力争培养出每日阅读本领域相关文献的好习惯。虽然这种“输入”在短期内可能达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然而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只有日复一日的积累,才能换来厚积薄发的辉煌。

具体来说,单是一个“读”字,就涉及到读什么以及怎么读,也能称得上是一门不简单的学问了。就我个人而言,我会推荐泛读顶级期刊“大同行”文献结合精读专业期刊“小同行”文献的方法。所谓泛读顶级期刊“大同行”文献,指的就是不要拘泥于该篇文章是否完美匹配我们所研究的方向,只要在同一专业范畴,就值得我们去品鉴。例如,我的研究方向是冠心病基因组学,但来自顶刊的慢性病其他组学研究、营养流行病学、环境流行病学、乃至医学大数据挖掘等文章,我也会经常涉猎。针对这些文献,我通常采用的是泛读的方法,其目的在于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把握当前热门领域以及培养自身审美品位。另一方面,针对那些紧密契合自身研究方向、来自国内外小同行的专业期刊文献,此时阅读的重点和方式也应做出相应调整——我们要篇篇精读,从中学习和掌握最新的实验技术和统计方法、领会分析思路和逻辑推演过程、品味精准的用词和优美的句式、借鉴图表制作和整体布局谋篇策略。在本段最后,我为大家送上一点干货,推荐我经常用到的两个获取文献资源的网站:ResearchGate和GeenMedical。另外目前有很多学术类的微信公众号做的也非常不错,会即时推送一些刚刚发表在顶刊的重磅文章,大家可以按照自己研究的领域予以关注。

2

巧思考,多动笔—密切关注行业大咖研究动向

博士课题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课题组前期采用的都是候选基因策略来解析病因,而我的课题则是首次站在全基因组角度进行分析,因此需要从搭建新的分析流程开始,从头学起。起初我非常迷茫,由于缺乏来自课题组前辈的经验,导致我乱了章法,虽然有很多网络上的资源,但又不知从何学起,就像是在管中窥豹,始终没有拼凑起整个领域的全貌。经过一番研究,我发现检索资源只是第一步,如何筛选和利用资源才是关键,在这个过程中,让我收获颇丰的是以下这两大类来源:一是发表在国外顶刊的大综述,一般而言,每个领域都会定期(通常是每隔3-5年)邀请业内顶级学者进行系统综述,因此只要纵向看上5-10篇,就能快速梳理出整体发展的脉络;二是来自国内同领域顶尖学者团队的博士论文,我们可以通过学术会议或他人介绍,获取所在领域国内专家学者的名单,通过阅读每个团队5年内的博士论文,了解他们的研究内容和进展方向。我大约花费了一个月的时间,对上述材料进行了充分的阅读和梳理,最终形成了近百页的文献综述,这也成为我后期课题选题、框架设计以及寻找创新和突破的私人智库。

科研论文不同于文学创作,有着自成一体的内在逻辑和约定俗成的行文规则,它不需要在修辞和辞藻上极尽华丽,但一定要在用词上做到规范准确,同时在句与句、段和段之间的结构和关系上做到逻辑严谨、思路清晰。有些同学非常重视技术的训练,虽然实验和统计分析做得很漂亮、得出了亮眼的结果,但是在语言表达上因为缺乏规范训练,无法准确地以文字形式向别人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最终吃了“哑巴”亏。因此,建议大家要尽早完成第一篇科研文章的写作——哪怕只是一篇进展报告或文献综述,也要真刀实枪的去实操。在初稿形成后切忌沾沾自喜、先入为主,要字斟句酌的反复修改,同时多找几个人帮忙一起看,让大家共同批评指正,直到连一个标点符号的毛病都挑不出的时候才可以拿去投稿。相信经过一两次这样细致的打磨,聪明的小伙伴们就能领悟到了科研论文的写作技巧。虽然技巧可以在短期内训练出来,但能力的培养却相对漫长,正所谓熟能生巧嘛!因此我们还要珍惜每一次动笔的机会,只有坚持多写多改,才能真正将科研文章撰写固化成为长期具备的能力。

3

善沟通,寻合作—多向导师求助善于借助合力

沟通和交流很重要!很重要!真的很重要!回想起来,我还是萌新的时候,与很多刚入组的师弟师妹一样,因为担心自己对课题的理解不够深入、或者想法不够成熟,不敢与导师主动去交流。但这样其实是不正确的,而且很容易让自己绕弯路。因为导师们都有着丰富的科研经验,他们会站在更开阔的视角对我们进行指导,他们的一句点拨往往胜过我们自己冥思苦想好几天。虽然刚入学时,我在向导师寻求课题指导时,也会时常被“为什么要这么做?”“有什么科学意义?”之类的灵魂拷问追问到怀疑人生、甚至产生畏惧心理和不解情绪,但后来我逐渐发现,这其实是导师在刻意培养我严谨的科研态度、以问题为导向的科研思维以及富有批判性的科研视角。毕竟他完全可以省略这些繁琐的过程、直接告诉我答案,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让我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去学习,才能领悟到真谛。因此,我在随后的学习阶段,非常重视与导师的沟通和交流,会及时把自己每一步的分析计划或者写作提纲提前和他反复沟通,充分聆听并尊重老师的建议。

其次,我们还要多去和身边的同学沟通。因为博士阶段的学习,没有人是一帆风顺的,来自“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宽慰往往更能引起共鸣。我曾经历过数据分析陷入困境,课题两个月没有进展,每天身心俱疲;也曾经历过文章发表不顺,一次又一次被拒稿,压力巨大感到绝望。每当处于低谷的时候,我都会去找身边的好友倾诉,无论是一顿丰盛的大餐、还是几句鼓励的话语,及时将压力排解和释放出来会有助于快速收拾好情绪,从而继续在科研的漫漫长路上乘风破浪、披荆斩棘。

此外,优秀科研成果的诞生往往离不开团队的通力协作。从科学问题的提出、研究方案的制订,到现场信息采集、质量控制,以及后续数据清洗、统计建模、结果解读,都需要多学科的协同合作。因此,我们要在锻炼自身业务能力的同时,寻找志同道合、长期稳定、专业互补、情投意合、不计得失的合作者,相互补充,形成合力。

最后,我想借用我的导师陈大方教授每年送给我们毕业研究生的一幅画中的两句话作为我博士期间科研工作与写作经验分享的结尾:“人生需要梦想,人生需要奋斗;实现人生价值,赢在人生终点!”我也衷心祝愿我自己和各位师弟师妹能牢记并实践总书记的嘱托:“在为人民服务中茁壮成长、在艰苦奋斗中砥砺意志品质、在实践中增长工作本领,”最终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青年一代!

发布时间:2021-01-07 点击量:143 次

复制添加微信号:18123857581  了解更多学校招生情况


网站首页 教学项目 课程中心 新闻中心 教授研究 学员专题 网上报名 联系我们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高层管理教育

学校地址:深圳市南山区西丽深圳大学城北大校区
通用网址:www.pkuszceo.com

招生热线:18123857581 罗老师
咨询QQ :472689581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高层管理教育

扫一扫加QQ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高层管理教育

扫一扫加微信

Copyright © 2018-2022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高层管理教育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09888号-1